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和信醫院的第二階段發展




文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1998年1月,KF-SYSCC開始擴展臨床服務,由最初52床的雛型到325床的新設備。新院吸引了來自大台北區與全國各地的門診病人。隨著業務的擴展,我們需要更多的醫護人員來滿足需求。在台灣,要招募到熟悉且願意致力於癌症照護的人才並不容易。為了達到對醫護人員日益增加的需求,KF-SYSCC開始藉由發展更多大幅跨科系的住院醫師訓練計畫,進行內部訓練。高階臨床護理人員(ANP)的訓練,也是為了配合日益擴展之腫瘤科業務的目標之一。
經由該院院內醫護人員、專科醫師及資淺醫師的訓練;從其他醫療院所招募醫師;以及同步任用護理人員、技術人員、及其他人事,員工人數從1997年8月的425人增加到2000年的710人,進而在2006年7月增加到包括113位資深醫師、專科醫師、及住院醫師的960人。跟隨這些人力資源擴充而來的挑戰,一直是確保這個以病人為中心、有效益、高效率、重視安全的文化持續不變,關懷的氣氛下繼續滋長。為了面對這個挑戰,KF-SYSCC強化了從病人接待區的職員,到資深醫護人員的院內教育。也採取方法來確保即時通報錯誤,分析根本肇因並予以更正。從1990年3月開院以來至今,罹病率暨死亡率(M & M)會議以及成效促進會議(PIC)一直維持每週或每兩週召開。
在該院第二階段發展,院內臨床與基礎研究受到大幅重視。KF-SYSCC於1990年開院第一天起就設立冷凍腫瘤組織庫,並於1995年起開始做前瞻性的資料蒐集。這兩項資產對研究非常有價值。制定與取得實質的同意及醫療院所評鑑委員會的認定,是KF-SYSCC內部重要的工作。我們有一部份的研究,尤其是與基因研究相關的研究是與杜克大學的基因科學與政策單位協力完成的。我們預期在目前及KF-SYSCC的下一個發展階段中,研究將占越來越大的比重。
經過十六年的運作中,KF-SYSCC已經大幅地擴張臨床業務、發展住院醫師的訓練、推廣院內醫護人員的教育,以及使用該院前瞻性資料庫與腫瘤庫增加臨床與基礎研究。隨著這些工作漸趨成熟,將其運用在醫學生的教育上是自然的延伸。該院兩位身為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以及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委員的資深醫師,自1998年以來,即積極參與醫學教育的改革。他們幫忙建立了與陽明醫學大學的合作計畫,由2006年11月1日起,接受陽明醫學大學的十四位醫學生來該院見習。KF-SYSCC從1998年起,開始接受來自包括陽明醫學大學等四所醫學院的實習生。來自陽明醫學大學的實習生也將納入此一合作計畫。這些實習生、與住院醫師,將在主治醫師的掌舵下,形成學習兼服務的團隊,除了接受院內臨床醫師的教學,KF-SYSCC也將邀請來自康乃爾、杜克、史丹福、墨爾本、及哈佛等大學的教授,參與學生的教學與評鑑,並啟發創新又有效的教學。

多科整合團隊

1970年代以來,多科際整合照護一直是很重要的觀念。這個方法提供了以病人為中心的完全照護,涵蓋範圍從技術面需求的完整組織到疾病的治療(最好的科學),乃至每位病人身心靈需求的滿足(最好的照護)。黃達夫院長自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在美國使用這個方式。當KF-SYSCC於1990年開院時,為了乳癌與頭頸癌症的治療開始組成這樣的團隊。當KF-SYSCC於1997年底遷入新院後,這個觀念獲得全面的接受來組成17個團隊。到了2005年,KF-SYSCC照護全台灣六分之一的乳癌病人,以及十分之一的所有癌症病人。多科際整合團隊目前負責癌症治療的許多層面,包括乳房、鼻咽、頭頸部、肺與食道、上消化道、肝膽、大腸直腸、中樞神經系統、肉瘤、軟組織與黑色素、白血病與淋巴瘤、骨髓移植、內分泌、疼痛、營養、安寧療護、以及身心支持。這些團隊的成員定期開會,由領導人主持,檢討病人的治療,設計並修正治療指引及收集資料的模式,以及討論他們臨床研究的結果,這些研究結果常常發表在國內外各種期刊上。

乳癌論質計酬研究

自從1995年3月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來,KF-SYSCC隨即獲得機會向衛生署長報告測試有關引進品質監控與結果評估做為新的給付模式的提案。雖然當時的衛生署長張博雅醫師贊同此一草案,這個提案直到2001年11月,才在全民健康保險局當時的第三任執行長張鴻仁先生支持下,成為一個試驗性的計畫。此一試驗針對乳癌治療的各個期別,提出15個品質指標。到了2005年,這個超越全世界其他任何論質計酬計畫的創新方案,明白地指出當品質指標獲得完全遵守時,統計上會有更好的存活率。KF-SYSCC打算進一步把台灣所有其他主要癌症納入此一觀念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